感受智能制造,笃行智造未来 ——牂牁江大桥“三个工作室”揭牌

信息来源 : 纳晴公司 作者 : 纳晴15标 何明华 付华 刘汉会/文,张崇政/图 发布时间 : 2360次阅读

活动合影.JPG活动现场

为高质量推进牂牁江大桥品质工程建设、高品质完成钢梁制造任务,实现“品质产品,创新增效”目标。3月10日,由贵州公路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纳晴15标承建的牂牁江特大桥BIM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室、钢结构工作室、焊接工艺室在惠水基地隆重举行揭牌仪式。

公路集团公司设备物资部、总工办,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设备物资部,纳晴15标项目经理部,中铁山桥集团西南分公司,中铁贵州公建公司等单位相关30多名领导及钢结构制造领域专家云聚一堂,共同探讨并研究解决牂牁江大桥钢结构加工制造及现场安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共同见证此次揭牌仪式的历史性时刻。

本次活动由公路集团公司设备物资部部长王代勇牵头组织,上午11点,揭牌仪式如期而至,三位嘉宾受邀出席并担任揭牌领导,分别是公路集团公司总工办主任廖万辉,中铁贵州公建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董平华,中铁山桥集团西南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李海。

揭牌仪式

纳晴15标项目副经理何明华代表项目部致辞,并指出三个工作室的创建是牂牁江大桥品质工程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建设的里程碑事件。

揭牌仪式后,王代勇组织召开了交流研讨会议,并指出:BIM是一项新型技术,是新形势下技术工作的发展方向,牂牁江大桥主桥钢桁梁加工制造及安装团队务必要统一思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一是要充分认识BIM技术的重要性,积极推动以BIM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落地与快速实践,指导钢梁生产“智”造。通过BIM数字建模创新解决钢桁梁“制造+安装一体化”过程中的难点痛点,确保杆件空间同步对接精度,螺栓孔一次通过率100%等问题。二是要积极通过BIM技术创新应用,实现钢梁制造智能赋能,推进信息模型(BIM)技术在钢梁制造安装中的集成应用和数据交互,实现生产制造+施工各环节数字化协同,推动数字化成果交付和应用,指导牂牁江大桥钢梁制造与安装工作高质量、高工效、高精度完成,为优质有效完成牂牁江大桥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会议现场

延伸阅读一:牂牁江大桥主桥钢桁梁概况。牂牁江大桥为主跨1080m的双塔单跨简支钢桁梁悬索桥,钢桁梁立面位于0.6%和-2.0%组成的人字坡上,全桥共73个节段吊装单元,包括主桁梁钢桁架和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两部分,板桁结合,节段最大吊装重量231.3t。主桁架采用带竖腹杆的华伦式结构,桁高7.5m,标准节段长15m,两片主桁架弦杆中心间距28m,桥面板采用U肋双面焊接。

延伸阅读二:牂牁江特大桥BIM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室、钢结构工作室、焊接工艺室功能概况。牂牁江特大桥BIM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室、钢结构工作室、焊接工艺室主要基于BIM技术对钢结构桥梁焊接工艺模拟,可视化交底,实现钢结构桥梁制作安装方案的模拟,实际制作过程中的焊接质量检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段施工进度、焊接质量检验一屏掌握。

扫以下二维码,进入项目可视化云端漫游系统进行体验。


549e765cde9d2b668ea66e9bb864118.png


Baidu
map